把博物馆文化带回家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作者:树红霞    时间:2022-02-23





  虎年新春佳节,福建博物院奉献了一场新春雅集之夜,人们一起“穿越”,赏琴音、品香茗,体验唐宋文人的雅兴与惬意;福建民俗博物馆喜气洋洋,游客们三五成群猜趣味灯谜、赏民俗展演……  创意,让博物馆更有魅力。为吸引更多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受众走进博物馆,我省145所博物馆愈发“亲民”,尝试将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与科技、文创、旅游等元素相融合,让展柜里的国宝“开口说话”,让库房里的文物“活”起来、“潮”起来。


  据介绍,我省备案的145所博物馆中,国有博物馆103所、非国有博物馆42所。其中,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45所。经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全省可移动文物共469222件/套,计769364件。其中,珍贵文物共92748件/套,计118592件。

  “面对挑战,博物馆守正创新,对自身定位与发展方向,开启新思考,探索新模式,提出新方案;博物馆理解过去、思考当下、启迪未来的价值持续彰显,不断激发观众的参观热情,日益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建省文旅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傅柒生说。

  让历史精粹走进日常生活

  走进厦门市博物馆一楼的厦博文创空间,一款“成功茶桌仔”文创让人印象深刻。

  竹编的礼盒,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红色的腰带上书“成功有福”,传递着满满的“福”文化。打开礼盒,绿豆糕、凤梨酥、海苔……厦门最具地方特色的古早味茶配挑动味蕾。

  据厦博文创部主任郑雅娟介绍,“成功茶桌仔”的设计灵感,源于深入人心的饮茶文化,“在老厦门人的眼里,‘茶桌仔’即路边随处可见的小茶摊。古时的‘茶桌仔’往往又是‘讲古’场,听‘讲古仙’谈古论今,与三五好友分享近日趣闻,是老厦门人最喜欢的休闲方式”。

  “厦门的文艺风情入骨,街边的阵阵茶香入髓,茶配的用料真叫一个考究!”提起这款文创,来自浙江宁波的游客林舒竖起大拇指。

  “文创+,让传统文物‘潮’起来”,秉承这样的理念,厦门市博物馆已参与承办两届厦门文博IP应用大赛。

  “大赛以‘文博·创意·生活’为主题,深入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和当地博物馆IP资源,并结合现实生活,生产出越来越多的优质文创产品,有效形成良性互动,让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把博物馆文化带回家。”厦门市博物馆馆长林元平说。

  据介绍,厦博文创空间主要展出以厦博藏品元素为基础设计开发的文创产品,包括茶文化系列、成功系列、手工银饰系列、儿童益智玩具系列、德化白瓷系列、传统木制品系列等。同时,融进本地高校、工厂企业、本土艺术家、手工业者等多方资源,创建一系列合作共赢模式,打造复合型空间。

  在去年举办的第二届厦门文博IP应用大赛上,福建省世茂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文创产品《run to 海丝馆》系列、《好柿发生》系列深受大众喜爱,获得最佳文博应用奖和产品组铜奖。

  作为一家非国有博物馆,世茂海丝馆去年初才建成开放,凭借着创意文博、精品展览和跨界活动,一跃成为泉州的人气博物馆,去年累计接待游客约15万人次,还将“国家3A级旅游景区”收入囊中。

  “我们将展馆和文物宝藏以新颖趣味的形式带到年轻人中间,把艺术转化成更具传播力及使用价值的文创产品,让沉寂千百年的宝物重新焕发生机,发挥更大的价值。”该馆副馆长卜祥姿说。

  沉浸式逛展收获别样体验

  今年初开馆的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新馆,因为有黑科技助阵,成为新晋网红打卡点。

  在这里,沉浸式逛展令人耳目一新:智能沙盘再现150年前船政十三厂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火车在厂区穿行,轮船在江面游走;3D影厅让人如临其境,以雄鹰视角俯瞰船政全景……

  一所博物馆就是一所学校。新馆第一次用直观的形式将船政文化的概念、内容全面公之于众,让游客一步跨百年。

  “以前带孩子去外地旅游,也常常逛博物馆,但大多是走马观花、拍照打卡,很少慢下脚步用心聆听。家门口的这个新馆,颠覆了我们的固有印象,这样的沉浸式体验更‘好看’,可以很好地体会船政精神,激活历史记忆。”在福州文史部门工作的叶老师感叹道,博物馆里“活起来”的文化更能直抵人心。

  15日,厦门市博物馆推出郑成功主题线上展,邀请网友们一同沉浸式体验民族英雄郑成功的传奇一生,一时间参观者无数。

  记者选择进入实景VR场景,足不出户赏美景、云逛馆,与“成功将军”共看天风海涛、忆往昔峥嵘。

  “厦博通过原创郑成功动漫人物形象设计、原创视觉设计、原创主题音乐,辅以数字化手段,让馆藏文物‘活’了起来。同时,大量梳理相关历史史料,真正实现了用文物讲故事,用故事串历史,让这段历史和英雄故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为博物馆线上展览提供了一种崭新的呈现方式。”福建省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负责人陈方昌说。

  讲好文物背后的福建故事

  今年春节,天气阴冷,土楼游依旧火爆,位于龙岩永定区的福建土楼博物馆热闹非凡。

  震撼,是不少人走进福建土楼博物馆的第一感觉。置身其间,客家人耕读传家、崇文重教的气息扑面而来,其中,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土楼营造技艺是一大亮点,游客既能观看视频,又能亲身体验。

  福建土楼博物馆是当地重点打造的文化旅游名片,全面展示土楼高超的建筑技艺和丰富多彩的客家土楼文化,去年获评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土楼不仅是艺术殿堂,更是一本历史传记。走进博物馆,好比开启了一场时空旅行,给我们以知识、思考和启发。”福州屏东中学学生高琳说。

  如何衡量一个博物馆是否成功?关键在于多大程度满足受众需求。

  福建省海丝钟表博物馆探索“旅游+文化+产业”,一跃成为国家3A级景区,就是很好的例证。

  作为我省唯一一家以钟表和时间为主题的非国有博物馆,福建省海丝钟表博物馆将文化创意和特色旅游相融合,成为漳州市首批中小学生实践教育研学基地、福建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在这座以文化为底、钟表为礼的福建观光工厂,孩子们既能直观地亲近时间文化、懂得时间管理,又能在钟表DIY手工实践中感受匠人精神。如今,这里已接待来自60多个国家的研学团体,为世界友人打开了认识钟表世界的大门。

  1月15日,福建民俗博物馆亮相央视,主播在工作人员引领下,聚焦“古厝里的中国之坊巷烟火”,探寻古厝民风,对话民俗“守”艺人,圈粉无数;春节期间,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启动瓦当拓印体验活动,市民与“屋檐上的艺术”亲密接触,将祝福拓回家,收获点赞……

  “不在博物馆,就在去博物馆的路上。”这股博物馆热如何才能持续热下去?

  多元的优质内容和多样的表达形式,一个都不能少。唯有走多元化、包容性的发展路子,善于利用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让更多人在触摸历史中延续文脉,博物馆才能走进千家万户。


  转自:福建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证000000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