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经济价值 山东夏津用农业文化遗产带动乡村振兴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9-04





  山东省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是中国现存树龄最高、规模最大的古桑树群,百年以上古树有2万余株。


  夏津县因地制宜发展桑叶茶产业,一片片采摘后的桑叶经过切片、摇青、杀青、揉捻、炒制、提香等多个步骤后,被制作成桑叶茶,远销国内外。


  中国是农业文明古国,辉煌的农业史创造了绚烂多姿的农业文化遗产。山东省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是中国现存树龄最高、规模最大的古桑树群,核心保护区总面积6000多亩,百年以上古树有2万余株,700年以上的古树有550株。2018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它既是农业文化遗产的范畴,也是黄河文明的遗存。黄河故道古桑树具有防沙治沙、生物多样性保护、农业景观维持、生物资源利用等多重价值。近年来,夏津县利用黄河故道农业文化旅游体验项目建设,充分挖掘其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带动乡村振兴。


  推动遗产保护传承留住乡愁根脉


  夏津在充分挖掘当地古桑种质资源的基础上,搜集整理国内和世界上古桑种质资源,建立全球最大的桑树种质基因库。


  夏津县健全了管理体制,委托中国科学院制定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规划,把整个县域作为遗产地,并细分为古桑树群核心保护区、桑产业发展区、综合发展区和生态功能恢复区。开展遗产地古树资源普查监测,建立遗产地古树名木保护、遗产地生物多样性、动态评价和预警三大体系。


  有序开展古桑树普查建档和复壮修复工作,对古树的树高、胸径、冠幅等进行测量和统计,统一编号,并对每株古树拍照留存,逐株完善图文档案,做到“一树一档”,签订管护责任书,发放古树补贴。将30余株树形美观奇特的桑树“起名”,收集树故事、传说40多个。在充分挖掘当地古桑种质资源的基础上,搜集整理国内和世界上古桑种质资源,建立全球最大的桑树种质基因库。


  建设完善水利、道路等配套设施,推广林粮间作、套作生态农业模式,全力扩大椹果种植面积,每年增加椹果种植面积1万亩以上。同时,修复古村落、古建筑,实现古桑树群与人居环境的完美融合。


  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手造进景区,组织了主题美术展、摄影展、非遗展示,策划了小剧小戏小品创作和“群众演群众看”等活动。县里购买服装、道具、架鼓,培养鼓手近万人,整理谱出了80余段几百年来靠口头传承的“架鼓舞”曲谱。整理和筛选403首夏津民歌,《四季花开》《绣花曲》《王大娘喂鸡》先后被编入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中学音乐教材。实现了农业文化遗产“在发掘中保护、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


  注重产业链条延伸注入发展动力


  围绕桑叶、桑果、桑枝、桑树皮、桑根、桑菌、桑籽油等,推动“桑”的全元素利用,全方位开发药品、食品、饮品、保健品。


  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标识的设计,融合了古桑树群、智慧农人、传统院落、祥云纹的多种元素。“夏津椹好”文化遗产标识获评“省级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国家地理标志性商标”。椹果种植基地通过了“中国道地药材种植基地”认证。


  先后与李玉院士团队、丛斌院士团队、中国科学院、西南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同时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与各大高校强强联合。德百集团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功能食品重点实验室强强联合建设山东夏津古桑研究院项目,已纳入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


  围绕桑叶、桑果、桑枝、桑树皮、桑根、桑菌、桑籽油等,推动“桑”的全元素利用,全方位开发药品、食品、饮品、保健品。截至目前,夏津县打造了“一线七片”果桑基地,种植面积达36700亩,发展培育桑产品加工企业65家,合作社40家,辐射带动种植户20560户。在桑产业发展中将农业、工业、旅游、康养等产业要素聚合,形成集桑树种植、桑产品加工、桑文化体验、生态旅游、健康养老于一体的完整桑产业链,开发出夏津县独有的桑茶、紫酒、果干、饮品、桑黄制品等五大系列200多种商品。其中年产椹果干约750吨、椹果酒1.5万吨、桑叶茶50吨、其他深加工产品50吨。桑黄人工种植在夏津已具规模,桑黄茶、桑黄酒、桑黄饮片、桑黄口服液等高附加值产品市场认可度较高。桑产品综合加工转化率已达到55%,桑产品加工业产值占特色农业总产值的65%,桑产业综合产值达到了10亿元,走出一条高质量、高品质、好口碑的农业品牌建设路子,实现了“两山理念入心、世界遗产流金”。


  挖掘古桑文化资源助力乡风文明


  夏津以及夏津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德百温泉度假村等景区先后荣获国际生态安全旅游示范基地、中国椹果之乡等称号。


  夏津县突出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作为陆上丝路的重要丝绸生产基地、中国蚕桑文化兴起和衰落的见证的定位。推动“古桑树群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两个世界级遗产开发利用。


  投资130多亿元,打造夏津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建成颐寿园、杏坞园、香雪园、槐林生物园等生态园区。夏津以及夏津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德百温泉度假村等景区先后荣获国际生态安全旅游示范基地、中国椹果之乡、山东省旅游强县、山东省乡村旅游示范县、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国“最美森林小镇”,并入选了“黄河文明”国家旅游线路。连续举办十六届黄河故道椹果生态文化节,特别是椹果生态文化节成为夏津的特色旅游节庆活动,每年5月中旬到6月中旬,持续桑椹整个采摘期,其间举办“走进世界遗产地、发现多彩夏津美”系列主题文化活动30多场,如椹果诗歌节、全国知名散文家采风、摄影展、马拉松比赛等。吸引了全国各主流媒体、文化名人、艺术名家、文化剧团、专家学者、体育健儿以及志愿者们齐聚夏津,共襄一场精彩绝伦的文化盛会,年接待游客突破260万人次。


  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文化公园改造项目列入“十四五”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项目库,重点打造杏坞书院、乡村记忆馆、拾光民宿、桑茶文化体验馆、桑皮纸小院、精品民宿、文创小院、拐弯抹角等文化展示和体验景点。推进沿黄河文化体验廊道乡村文化振兴展示带试点县建设,着力打造“黄河故道古桑文化”乡村文化振兴精品展示区,建成样板村4个,示范村26个,达标村119个。其中,前屯村先后投入2000余万元,已经成为“一街一特色、一路一景观”的古桑文化村、“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展示平台。目前也正在筹建国内首个“一带一路”古桑文化数字博物馆,打造中国最大的古桑大健康产业基地。 (李好云)


  转自:中国工业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证000000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