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风电+海洋牧场”亟需规模化发展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9-26





  近日,超大型风渔融合网箱平台“伏羲一号”在广东省汕尾市建成投运,并完成首批养殖鱼苗投放。该平台可正面抗击17级超强台风,预计年产优质海水鱼类约900吨,年产值达5400万元,对我国“海上风电+海洋牧场”产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当前,我国海上风电发展势头迅猛,“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正在成为海上风电开发主要趋势之一。业内人士表示,“海上风电+海洋牧场”展现出新能源与海洋经济融合发展的广阔前景,能够实现清洁能源与安全水产品的同步高效产出,助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海洋强国建设。


  提高海域资源利用效率


  “伏羲一号”位于汕尾中广核后湖5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中心场区,距离汕尾海岸约11公里,由网箱主体结构和上建平台两部分组成。其中网箱主体结构长70米、宽35米,水深约25.7米,养殖水体达6.3万立方米,是全球单体规模最大风渔融合网箱平台。


  “伏羲一号”平台由中广核(广东)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于2023年8月开工,总投资额2亿元。据介绍,绿色+智能是该项目的两大亮点。中广核“伏羲一号”不仅全部依靠绿色能源供能,还配置应用了绿电供能保障、气水联合投喂、网衣自动清洗、环境监控预警、活鱼保鲜驳运等五大海洋牧场智能化系统,通过监控室集中控制系统进行统一管理和调控,既保障了整个养殖过程的顺利进行,也提高了养殖效率。


  水上发电,水下养鱼;绿色电力,蓝色粮仓。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表示,通过海上风电与海上牧场融合发展,不仅可为深远海海上牧场进行供电,还能进一步发挥风电机组基础与管桩的作用,为网箱提供结构支撑,实现“海上粮仓+蓝色能源”立体开发,解决单一海洋资源开发瓶颈问题,提高海域资源利用效率。


  “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的融合,能够起到相互促进作用。”厦门大学经济学院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孙传旺说,“对于海上风电来说,不仅能够通过养殖利润收入覆盖风电项目建设成本,而且能够改善生态环境,修复海上风电建设对海洋生态的破坏,推动海上风电行业生态化、规模化发展;对于海洋养殖来说,利用海上风机的稳固性,在风机基础周围建设海产品养殖和牧场平台,可以为海洋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场所,降低牧场运维成本,提高生物养殖容量。”


  各地扎实推进项目建设


  目前,山东、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地正在稳步推进“海上风电+海洋牧场”项目建设,并取得一定的进展。


  在山东省,中广核莱州“海上风电+海洋牧场”项目装机容量304兆瓦,于2023年3月全容量并网,当年发电量达7.2978亿千瓦时,预计今年上网电量可突破10亿千瓦时。按照项目每年上网电量10亿千瓦时计算,每年可节约标煤消耗3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8万吨、二氧化硫排放5700吨、氮氧化物排放8500吨。


  在广东省,由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研发投运的全球首台风渔一体化智能装备“明渔一号”于去年8月在阳江市海域成功吊装。风机吊装后在离岸近百公里、水深近50米的深远海环境中开展金鲳鱼、石斑鱼等高品质鱼种智能化养殖,并在全球首次实现绿电一体化直供养殖的低碳渔业模式。


  在福建省,全球首座风渔融合浮式平台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国能共享号”于今年6月28日投产,在浮式海上风电领域开创了“水下养鱼、水上发电”的海洋经济开发应用新场景。投产后,“国能共享号”4兆瓦风电机组满功率运行一天可发电9.6万千瓦时,能满足约4.2万人一天的生活用电需求;一个养殖周期的鱼品收入可达到数百万元,实现新能源发展与传统海洋经济互促共赢。


  秦海岩表示,各地扎实推进“海上风电+海洋牧场”项目实施与发展,探索“海上风电+”发展模式,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为今后实现“海上风电+海洋牧场”规模化开发奠定坚实基础。


  尚处于探索阶段


  当前,“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的融合发展,正在成为节约集约用海的重要新型产业模式与未来发展方向,拥有广阔和良好的市场前景。但是“海上风电+海洋牧场”融合发展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的融合发展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实现规模化发展,也未能实现盈利。”秦海岩表示。


  孙传旺认为,巨额投资成本、高昂运维费用等因素,延长了“海上风电+海洋牧场”项目的回本周期,导致短期内可能无法实现盈利。


  如何推动“海上风电+海洋牧场”规模化发展?业内人士表示,“海上风电+海洋牧场”融合发展,离不开政策的保驾护航。


  秦海岩表示,按照统一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原则,组织编写全国“海上风电+海洋牧场”发展规划,出台“海上风电+海洋牧场”开发建设管理相关政策;同时,尽快通过建设一批“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示范性项目推动技术进步,积累建设经验,促进产业链完善,创造规模化效益,努力降低“海上风电+海洋牧场”开发成本,提升其经济性。


  相关企业负责人也表达类似观点,即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海域立体分层设权的指导性政策规定,为“海上风电+”融合发展的海域审批提供政策指导和支撑。企业也应加大研发投入,拉长产业链,提供更好的“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相关技术和配套装备,比如消除海上风电建设与运维期间所产生的噪音、震动与电磁场对牧场生物的影响等。(记者 叶伟)


  转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证000000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