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消费者信心双重承压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9-29





  英国央行本月暂停降息,同时秋季预算案可能采取的增税和福利削减措施也令英国消费者信心受挫。有分析指出,英国政府面临维持经济增长和应对长期财政负担的双重挑战,将于10月30日公布的英国秋季预算案备受关注。


  降息步伐或慢于欧美


  英国央行本月宣布维持利率不变,并决定在未来一年将该行持有的英国政府债券再减少1000亿英镑。


  英国通胀水平已经得到控制,8月英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2%,这一涨幅与7月持平。此前的5月和6月,英国CPI同比增速均为2%。但工资的快速上涨、服务业通胀维持高位,仍然令英国央行对降息保持警惕。


  Pepperstone高级策略师迈克尔·布朗表示,由于潜在的物价上涨压力相对顽固,英国央行对货币政策正常化表现出相对耐心的态度。


  不过,英国央行行长安德鲁·贝利表示,对进一步降息持乐观态度。贝利同时表示,降息需要逐步进行,不要降息太快或降息太多。


  贝利24日接受采访时表示,通胀的下行路径非常令人鼓舞,利率将逐渐下降。当被问及利率将稳定于何种水平时,贝利表示,预计利率不会回到四年前接近零的历史低点,最可能将实现“中性利率”。


  英国央行8月将利率从5.25%的16年高点下调至5%。分析预计,英国利率水平的下降速度或慢于欧元区和美国。


  美联储上周大幅降息50个基点,期货市场预期美联储年底前将至少再降息75个基点,美国利率将降至4.00%左右。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表示,通胀压力正在缓解,同时劳动力市场需要支持。


  接受路透社调查的经济学家预计,英国央行将在11月的下一次会议上将利率降至4.75%。英国央行决定维持利率不变后,市场对其11月降息可能性的押注有所减少,可能性降至66%。市场预计到12月,英国的利率水平将接近4.50%。


  英国利率下降速度较慢的预期使英镑走强。英镑今年上涨幅度已经超过5%,而欧元仅上涨约1%。


  秋季预算案成焦点


  英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英国公共部门的净债务已达到GDP的100%,这是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从未触及的高水平,且不可持续。英国政府面临维持经济增长和应对长期财政负担的双重挑战。


  英国财政大臣蕾切尔·里夫斯23日在利物浦举行的工党年度大会上表示,在国家债务膨胀的情况下,需要对经济制定“铁律”,这意味着可能采取增税和削减福利开支的措施。


  分析师称,里夫斯重申了工党在选举前的承诺,即工人不会面临工资方面的增税,但其他税额仍可能增加。


  7月当选的英国首相基尔·斯塔默和里夫斯表示,英国正面临自二战以来最糟糕的经济状况,并表示要重建经济。一些商界人士抱怨说,这样悲观的表述可能会损害商业信心和经济增长。


  里夫斯表示,将取消1000万养老金领取者今年冬季的采暖补助金,并警告说,税收的上涨幅度可能会超过她在选举之前的预测。


  数据显示,削减上述补助金总共只能节省约15亿英镑,远不够弥补里夫斯此前警告的220亿英镑的财政亏空。


  里夫斯23日还表示,下个月的预算将为商业投资开辟道路,这将使英国实现“持久增长”。里夫斯称,不会重回保守党时期奉行的紧缩性财政政策,将在需要的领域积极作为。


  里夫斯表示,财政部将在下月会同商业和贸易大臣制定新政策,旨在推动英国制造业和服务业长期增长,释放投资和创造就业,打破区域间增长差异,并在2030年实现净零排放目标。


  毕马威表示,对于英国财政大臣来说,秋季财政预算将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考验,需要在有限的财政空间和扩大支出之间进行权衡,甚至可能需要对财政规则进行修改。


  增税预期打击消费信心


  2022年通胀飙升并在接下来的两年里打击了消费者的购买力,目前,物价增长放缓、工资增长加快以及央行降息,都有助于英国民众恢复部分降低的生活水平。


  官方数据显示,与7月相比,英国8月零售额增长1.0%,好于市场预期。英国国家统计局首席经济学家格兰特·菲茨纳说,尽管零售额近期有所增长,但总体销售额仍略低于疫情前的水平。


  英国零售商最近的报告显示,消费者的可自由支配支出仍然面临压力。服装零售商Primark称,其最新季度英国销售额出现下降。英国零售巨头Kingfisher表示,消费者对厨房和浴室产品的需求疲软。英国服装品牌Next表示,下半年前六周的销售额好于预期,但大件家居用品市场仍然艰难。


  有分析认为,英国利率下降速度如果慢于预期,将不利于提振消费支出。同时,近期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受斯塔默对英国经济状况做出悲观言论和秋季预算案可能增税等因素的影响,9月消费者信心出现显著下跌。GfK消费者信心指数从8月的-13降至9月的-20,为六个月低点。调查中的五项信心指标9月全部下降,对未来一年经济的预期下降了12个百分点。(记者 王婧)


  转自:经济参考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证000000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