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绿色金融加速三峡库区产业结构低碳转型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9-30





  天白水库位于三峡库区腹地的重庆市开州区,周围群山环抱,草木葱茏。在这处景色宜人的水库下游,一座装机容量为1000千瓦的电站日夜平稳运转,为周边提供稳定电力供应的同时,还有序助力当地经济增收。


  天白水库距离开州城区约两小时车程,作为集农业灌溉、供水、发电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重点项目,这座水库在建设中却一度陷入资金不足的困境。


  “当时项目几乎成了‘半吊子’工程。”重庆市开州区天白水库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何良金回忆,由于建设周期拉长和石料价格上涨等因素,项目资金短缺,水库建设一度停滞。


  “传统抵押方式已无法解决融资问题,如果项目停摆,不仅无法产生效益,前期投资也会付诸东流。”何良金说。


  为破解这一难题,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联合重庆市水利局、重庆三峡银行,创新推出了“取水权质押”预登记融资模式。根据天白水库核定的取水量及未来收益,银行为项目分阶段发放1.2亿元贷款。


  “这项融资产品基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让‘生态资源’成为‘流动资本’。”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创新融资模式有效解决了项目资金需求与取水权发放时间错配的问题,推动了水库顺利完工。


  重庆地之根再生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建筑废渣再生利用的新材料企业,企业研发的新材料不仅坚固耐用、抗渗性好,还能进一步降低水泥使用量,有效降低建筑材料生产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虽然新材料有诸多优势,但相比传统材料,市场接受度久,资金回收慢。”公司总经理柴东先坦言,企业产品有良好的前景,但流动资金短缺制约了发展。


  针对绿色“专精特新”企业的特点,重庆银行开州支行为企业匹配了800万元绿色低息贷款,帮助企业扩大生产经营。


  重庆银行开州支行行长杨林表示,创新绿色信贷产品不仅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还为节能新材料的推广提供了资金支持,助力实体经济的绿色发展。


  引导实体产业向绿色经济转型,实现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是绿色金融的重要目标。两家企业获得绿色金融支持的案例,正是重庆绿色金融发展的缩影。


  今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对全面推进绿色转型进行系统部署。作为全国首个全域开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的省级经济体,重庆持续深化绿色金融体制机制改革,通过金融政策和手段,推动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末,重庆市绿色贷款、绿色债券余额分别超过7600亿元和340亿元,较2019年改革初期分别增长4.27倍和2.57倍,近5年绿色贷款平均增速约32%,较全国高2.5个百分点,绿色金融体系不断完善,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逐步健全,重庆的改革经验还获得G20官网在全球宣介。


  在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精准识别、评估绿色项目以及贷后动态监测是难点。对此,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创新搭建“长江绿融通”绿色金融大数据综合服务系统,覆盖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超6000个,具备绿色项目智能识别、环境效益和碳核算智能计算、全流程融资对接和监测评估、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投放、多跨协同安全连接等功能,有效提升绿色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并实现与两江新区气候投融资等改革的联动,成为重庆深入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的重要数字化基础设施。


  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不断迭代中,“长江绿融通”系统功能持续优化,针对碳减排支持工具运用的反向识别功能正在试点中,已协助部分试点银行成功智能识别符合政策要求的贷款14笔。


  跨界互联是“长江绿融通”系统又一优势和特点。位于重庆市万州区的重庆市九龙万博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年营收超百亿元的氧化铝生产企业。得益于“长江绿融通”系统与重庆企业碳账户系统的互联互通,企业碳排放情况被精准监测,并研判形成碳征信报告,企业高效获批一笔7000万元的“碳挂钩”贷款。


  该公司总工程师汪小波表示,这笔低息贷款及时帮助企业顺利完成设备更新,迭代了生产过程中的节能降碳工艺,企业产品综合能耗较老厂区下降58%,2023年实现碳减排量146.61万吨。


  “碳挂钩”贷款的发放是金融创新的一小步,也是万州转型金融试点的重要一步。在各方大力支持下,截至7月末,万州区转型项目库企业143家,累计发放转型减碳贷162笔、26.5亿元,带动年度碳减排量328.6万吨。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加强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货币政策支持,累计办理“绿易贷”“绿票通”专项支持计划3.7亿元。


  “重庆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与过去在六省(区)九地设立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内涵一脉相承,展现出了具有本地特质的全域覆盖、‘双碳’导向、产融协同和科技赋能四大特色。”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上述负责人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整合辖内金融和生态环境系统合力,持续完善重庆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建设,为当地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绿色转型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持。(记者 刘恩黎)


  转自:经济参考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证000000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